28公里长的水路,大大小小数十个沙洲,4万亩竹林婆娑起舞,5000亩油茶倒影江中。无数名木古树,如看透世事沧桑的老人,如相依相伴的情侣,耸立江边。天上,不时飞过蓑羽鹤;水中,红背鱼,黄鸭叫等野生鱼类穿梭不停,这样的人间仙境到哪里去找?
“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答案不远,就在离城20公里的苏仙区马头岭乡。
流经太和村的西河
“高” “上”之争
马头岭乡位于中心城区北部,107国道穿境而过。全乡国土面积136平方公里,基本上都是低矮起伏的丘陵地带,森林覆盖率达86%以上,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西河流经全乡南北,经过西河水生态风光带一期工程治理后,在这里留下“四线一站一公园”,现在沿途已成为城区户外运动者、生态观光游客的首选。
记者来到马头岭乡太和村,村支书罗晓明正与一位曹姓村民商量开发农家乐的事。
马头岭乡太和村
太和村是该乡的一个大村,村内保存有明清时期古建筑40多栋,石刻壁画流光溢彩。村头有一座五孔石拱桥,建筑年代在200年以前。拱璧高耸,弧度较大,桥面却薄如蝉翼,形成惊鸿掠影、长虹卧波的强烈视觉冲击。建国以后,村里通了公路。经过测算,有关部门直接在桥面上铺设了一层水泥,石拱桥就变成了一座公路桥。历经风雨洗礼和无数洪灾侵袭,古桥依然挺拔牢固。
太和村古桥
太和村古桥
太和村古建筑
太和村古建筑
太和村古建筑
太和村古建筑
面对如此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罗支书一直在“待机而动”。今年,西河一期治理工程完工后,他动员了3户经济能人在全村率先发展农家游。曹姓村民,就是因为此前在郴州办酒店,一手“啤酒鸭”享誉郴州而进入他的视野。
其实,除了这些触目可及的优势,太和村还有着更深层次的人文积淀。全村分两个自然村,位于水头位置的自然村依托河边的水车命名“上车村”。位于下游的自然村不甘心取名“下车村”,认为“下”字不吉利。有一位读书人出主意,把这个自然村命名为“高车村”。“高”者、“上”者,势均力敌,在命名上似乎谁都没吃亏,实现了“双赢”。太和人有重耕重读的传统。这里既是全乡有名的双季稻产区,也是出读书人的地方,每年村里都要考出一批大学生。记者采访的时候,在河边巧遇了该村一位罗姓女子,湖南一师音乐学院毕业,现在一所乡镇学校任教。在众人的掌声中,美女教师跣足散发,站在河中清唱了一首《等你来》,声音圆润饱满,清脆明亮,宛如天籁。让大家见证了太和村人的灵气。
太和村稻田
“一对鳌鱼江边走”
“上马金,下马银,狮子保下首,青蛙保水头,一对鳌鱼江边走。”讲的是该乡钟家村的地型地貌。在河畔,一股清泉汩汩而出四季不断。村里人只是在河边修建了一个简易游泳池,就有很多城里人慕名而来游泳。江中,两座沙洲荒草萋萋,各种飞鸟藏身其中,吸引了很多投资者前来洽谈。
钟家村清泉
兰王庙是为了纪念抵抗外族入侵的“兰王”而建。庙虽不大,但香火不绝,有上千年的历史传承。西河治理时,特意在这里建设了一座湿地公园,保护、培育了很多水生植物、树种。下一步,这个湿地公园将是市级科普教育基地。
兰王庙
兰王庙湿地公园
兰王庙湿地公园
兰王庙湿地公园
去了马头岭,荷叶坪村的观音岩一定要看。9座山头,座座朝南。岩洞就藏在山体峭壁与河面之间。古树苍郁,云遮雾罩,自古就是吟诗作对、修身养性的好地方。荷叶坪村一直在等待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前来开发。
全乡各组都有村组规划
“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面对这笔宝贵的自然财富,该乡党委书记欧石雄、乡长范大青自豪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西河一期治理工程的完工,马头岭乡的生态优势一定会在市场上显现出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打基础。”
目前,该乡16个行政村,已有5个通过了生态村的初评。160多个村民小组,全部编制了村组规划。今年,该乡启动了3个自然村整体拆除重建。还有2个自然村正在申报。沿西河7个村,每个村都确定了一个组做“净化、亮化、美化、序化”试点,实施村庄整治。
兰王庙公路和西河游道
西河游道
西河游道
在产业对接上,该乡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全乡建立了2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6500亩烤烟生产基地,3万亩杉木林。
走进马头岭,金黄的烤烟,黝黑的油茶,青翠的楠竹,火红的朝天椒,绿得直逼人眼的荷田,让人宛如走进五彩缤纷的农业观光园。
楠竹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