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男,45岁,一级教师,郴州市第六十七完全小学教务主任、班主任、语文教师。他从事教育事业21年,在乡村学校从教15年,在边远贫困的山沟沟里默默耕耘,曾八次获评区优秀教师。2013年获评“郴州市最可爱的乡村教师”。
》爱的初心:坚韧+坚守
2008年7月,在东波小学任教一年的老师要下山了,如果没有人愿意去支教,这所民族小学有可能被撤并,山里的孩子要到30公里外的镇中心完小寄宿读书。学区领导找黄东说明情况,问他能否上山支教。黄东毫不犹豫接受了任务,他说:“作为人民教师,我在哪里教书,都是为了孩子,同一条路与其让学生走,不如让老师走!”
那年9月1日,黄东做通了妻子张月芳的思想工作,带着5岁的孩子,一家拉着行李来到校门口。这时,学生和家长们早已翘首以盼,看到车子到来,孩子们欢呼着:老师来了,新老师来了!车刚停稳,家长们马上帮老师把行李搬进家里。
东波学校是白露塘镇最边远的山区村小,冬季经常出现冰冻,停电是常有的事,进出学校唯一的盘山公路,路面狭窄,坑坑洼洼,这样的路走一次要2个小时。受条件制约,东波小学招的是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学校招的是复式班,一个课堂里,一节课为二个年级的孩子上课,学生年龄小还不能自觉学习,黄东既要维持课堂纪律,又要完成教学任务。
黄东用全部的爱关心每一个学生。学生大部分是瑶族,很少走出大山,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孩子越来越多,大的8岁,小的只有4岁。十几个孩子离家较远,孩子们带米带菜在学校吃午饭,张月芳做好热饭热菜,和孩子们一起在教室吃饭。饭后,黄东批改、辅导学生作业;张月芳组织孩子们做游戏。
2012年9月,黄东争取了一部分资金,买来了20套新桌椅,建了乒乓球台,更换了老旧的电线,装上了自来水。他还把家里的电脑搬到学校,自己花钱接通互联网,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与好奇心,为大山的孩子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窗户。
2014年8月,黄东的儿子要下山读三年级,张月芳要下山照顾儿子的生活和学习。黄东也想跟着下山,但得知没有教师愿意上山后,他选择继续留在了大山中,他劝说妻子:“难道要为了自己的一个孩子而离开一群孩子吗?”。在黄东的劝说下,张月芳也选择留在东波,儿子交给了年过七旬父亲照顾。学习上只能通过电话辅导,每当在电话里听到儿子带着哭腔的声音,他既内疚又牵挂。这样的生活又过了两年,因为东波村民整体搬迁到白露塘镇政府旁,东波小学也合并到新办的市六十七完小,黄东和张月芳也一起来到了新学校。
》爱的专心:责任+提升
在这所小学,黄东更忙了,作为学校的教务主任,担任班主任并承担语文学科教学工作。从教21年,担任班主任21年,他先后送走2个小学毕业班。他一如既往地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特别注重班集体良好班风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尤其对后进生及特殊学生倾注了更多的爱。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每个学期保证每位孩子家至少去一次,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指导家长教子方法,努力做到家校协同。
带好本班的同时,学校的教务工作完成的有声有色。开学初的老师任课安排,得到了绝大部分老师认可。招生入学、学籍管理事务、上交各种材料,他有条不紊完成。他带头拟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检测评价奖罚实施办法”,推动学校教学质量有了质的飞越。
黄东常说热爱教育事业,就要有愿为这份平凡的选择倾注一切的责任感。作为班主任,他得到了家长的信任和学生的喜欢。他非常注意用爱心影响学生,用真心沟通家长,用耐心教给学生知识,使学生不但学会学习,更懂得如何做人。 作为语文科任教师,他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活动,取长补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每节课,他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面对学生。时间不够用,他常常把学生作业带回家批改,在家备课......不知牺牲了多少休息日,经常熬到深夜才休息。同事问他为什么不让自己轻松点呢?他说:“工作使我认识到,即使会分身法,也得拿出百倍的干劲,才能不辜负学校的信任,才能让老师信服、家长信任、学生爱戴。”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所带的班级,每一科的教学成绩都排名第一。
作为一名老党员,他始终认为,能为党多做一些工作是教师的荣耀,能受到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任是教师的自豪。他常说,要在平凡的岗位上不负使命,必须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热爱岗位、热爱学生、热爱周围一切美好的事物。他将继续努力工作,不忘教育初心,继续奉献自己。(综合稿件)
来源:苏仙融媒体中心
编辑:侯淞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