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来啦!苏仙区红色地图

来源:区自然资源局 作者:区自然资源局 编辑:李阿俊 2021-05-07 17:44:09
时刻新闻
—分享—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郴州市苏仙区自然资源局联合湖南省测绘一院、区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区委党史研究室推出苏仙区红色地图,供各级各单位就地就近开展体验式党史学习教育。

微信截图_20210507171456.png

2.png

扫描二维码查看更多苏仙区红色革命景点信息

1.湘南起义旧址群——郴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郴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南塔街道兴中街35号,始建于清代,占地面积约728平方米,砖木结构,悬山顶小青瓦,具有湘南民居特色。1928年2月4日,朱德、陈毅率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占领郴州城。从此,湘南起义革命斗争以郴州城为中心迅速发展壮大。1928年2月7日,郴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下设秘书处及土地、经济、军事、肃反、联络等委员会,领导郴县人民组建农民赤卫队,打击土豪劣绅,进行土地革命,开展一系列革命运动。机关初设中山北街26号美国教会福音堂;3月12日,郴县“反白事件”中,迁城郊东塔书院;“反白事件”平息后,即迁至现址。4月3日,机关人员撤往井冈山。

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png

5.png

图片:郴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2.核工业711功勋铀矿旧址

(含1号主井巷道、铁路矿仓、办公楼、专家楼)

核工业711矿于1958年5月31日建矿,位于郴州市苏仙区许家洞镇金银寨。是党中央、国务院规划决定由苏联帮助设计和援建的铀矿冶四个项目之一,是周恩来总理批准的我国“二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711矿是我国最早发现和勘探的一座铀矿山,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提供了合格的铀原料,被誉为“中国核工业第一功勋铀矿”。建矿46年来,开采铀矿石数百万吨,成为“两弹一艇”的“大粮仓”。

711矿为我国 “两弹一星”国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2018年6月,被国务院国资委授予“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2019年10月,被国务院授予“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2月,被授予“核地矿光荣传统教育基地”和“郴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0年,荣获核工业集团公司首批“党性教育基地”荣誉称号。

7.png

8.png

图片:711矿主井巷道

3.国共合作抗日谈判旧址——李家大屋

国共合作抗日谈判旧址——李家大屋位于白鹿洞街道龙门池村,清代建筑,三进两厅两天井,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689平方米。旧址为二层砖木结构、清水砖墙、小青瓦,天井修建规整,皆以青石砌筑,马头式封火山墙,屋中间有采光天井;走廊布局四面相通,青石铺地,院落门坊镌刻花、鸟、虫、草,工艺简洁,大门上方有“文教家声”横额,整体建筑结构保存较好。

1938年3月18日,国共两党在此举行会谈,双方各派五人赴会。围绕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协议签订后,郴州城乡进入了抗日斗争高潮,在郴州人民的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1年1月2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9.png

10.png

图片:国共合作抗日谈判旧址——李家大屋

来源:区自然资源局

作者:区自然资源局

编辑:李阿俊

本文链接:https://www.suxiannews.com/content/2021/05/07/926723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苏仙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