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鹏辉,2002年6月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数学系,一直任职于郴州市第二中学,中学一级教师,苏仙区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现任高二数学教师,737班班主任。任教23年来,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锐意进取、乐于奉献,一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一颗赤诚之心奉献着青春,用爱编织孩子们的美好未来,以骄人的业绩诠释着自己的人生追求。
精耕细作 躬耕教学育桃李
教学工作,是教师快速成长的必经途径。自参加工作那天起,他就一直站在教学一线。为了搞好教学工作,他挤出时间,积极坚持阅读《人民教育》《湖南教育》等理论书籍,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用理论灵活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形成了独具风格的“五抓”课堂教学模式,即抓“问题暴露”“知识形成”“课堂练习”“思维方法归纳”“课后作业”。
课堂上,他常常旁征博引,语言风趣幽默,以鲜明的、引人入胜的形式,讲述他觉得世界上最有趣的一门科学——数学,深受学生欢迎。他不但懂得学生需要什么,更重要的是他能给学生所需。他的学生曾自豪地说:“听陈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在享受中学到知识,在快乐课堂中找到了自我。”他用充满激情的快乐课堂赢得了学生与同事的认可,学生测评满意率达100%,敬佩率远超50%,所带班级数学成绩均名列前茅,指导的李鑫同学荣获“全国数学奥赛三等奖”。
如果说一个教师在他的学生毕业很多年之后,依然能够唤起学生心中最美好的记忆,依然能够让他的学生以他为荣,那么他就堪称一个真正的教师,一个有着绝对魅力的教师。他也这样做到了,每年一度的教师节,感恩、祝福的信息源源不断地从全国各地传来,那是他所教过的学生传递给他的问候.......
精雕细琢 特色育人结硕果
教育是崇高的事业,是造就“生命旺盛,精神高贵,智慧卓越,情感丰满”的人,为了这个伟大的追求,陈老师怀着一颗火热赤诚的心在教育这片沃土上,尽情挥洒青春和汗水。
23年的“实验教学”“2+4”等特色教学模式,给他提供了锻炼和提升的平台,使他有机会在郴州市第二中学这所人才济济的学校逐渐成长;19年的班主任生涯,更是养成他习惯于每天早上六点左右到学校,夜晚十点多回家的习惯。在学校,他不是在办公室精心备课,与老师们一起探讨教学问题,认真钻研考纲和考试说明,准确把握高考命题动向,狠抓教研教改,就是在下班级去指导学生,与学生交流思想,用耐心叩响学生的心扉,用爱心浇灌学生的心灵。他与他的教学团队在学生作业布置、优生辅导、弱科提升、学生心理健康、考试方法技巧、学法指导等方面,合理分工、通力合作,每位老师的敬业行为都可以写成一部动人心魄的教育传奇。他的敬业精神让人真正感受到二中人的爱岗敬业、责任担当、团结合作、默默奉献。
他始终要求自己做好一个班级教育的协作者,使每位老师的努力能让学生变得更加优秀。从2005年至今,他所带的班级达线率一直位居年级前列,培养了成百上千的优秀学生考入985、211等国内知名大学,其中罗力勤同学、周昭君同学考入北京大学。特别是2021年,他所带的606班,全班51名同学均考入“双一流”本科院校,高考平均分615分,600分以上33人,位居全市前列;2023年,他所带的662班高考再创辉煌,全班44名同学均考上“双一流”本科院校,高考平均分625分,600分以上36人,其中曾政毅同学676分,曹晨宇同学672分,分别位列全市物理类第5名和第10名,李振彬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空军飞行员行列。2023年下半期和2024年上学期,所带的高一729班在期末统考中,黄若宁同学连续取得全市第1名的好成绩......
正是因为他立足教学、精雕细琢,扎实有序、成绩突出,得到了学生、家长、同事与组织的一致认可,得到了学校、家长、社会和组织的一致认可,连续多次获年度考核“优秀”等次,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优秀名师”,2021年、2023年分别荣获苏仙区“名班主任”“名教师”等荣誉称号。面对各种荣誉,他淡然地说:“荣誉代表的是过去,更是对今后工作的一种鞭策。”
精益求精 千锤百炼展锋芒
“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源源之水”。有着优秀的教学能力,但他从未停止过学习的脚步。二十多年来,他始终与时俱进,从严要求自己,坚持虚心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专业知识水平,不断提高自己教育教学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准,高标准、高质量、创造性地完成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任务,积极参加各种继续教育培训。他撰写的《高中数学学习兴趣培养途径的探究》《浅谈高中生数学解题失误的思维定式》《浅谈高三学生的心理问题》《立体几何的切截问题》等多篇论文发杂志上发表,《数学学科可信素养培养下高中数学教学探究》在全区优秀教研成果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满春园。陈老师在自己不断发展的同时,还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与其他组员共同探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促进教学水平的共同提高。多次指导李微、刘超老师参加郴州市教学比武,均获佳绩。2023年,指导陈伟老师参加苏仙区教学比武,获全区第1名。同时,他还加强对同组青年教师的培养,被学校聘为“青蓝工程”指导教师,他与青年教师李月结对子,认真指导她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与她一起钻研教材,发掘教学思路,解决疑难,研究教法,互相听课,使她迅速成长,教学水平明显提高。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话落地听无声,一肩风雨,甘守讲台终不悔。教育之路漫长修远,他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将继续追求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平和的态度对待人,丰富的知识引导人,博大的胸怀爱护人,他会如所有的二中人一样,一直用他的热情和爱心去教育每一位学生。
来源:苏仙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陈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