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灾害是指由于降雨在山丘区引发的洪水灾害及由山洪诱发的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自然灾害。
1、山洪灾害的分类
溪河洪水也叫山溪性洪水,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山洪,指山区溪河由暴雨引起的突发性暴涨暴落洪水。
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滑坡土体、岩块或残坡积物等斜坡上的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沿软弱贯通的滑动面发生整体运动的现象,称之为滑坡。
崩塌又称崩落、埯塌或塌方,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流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2、山洪灾害发生的前兆
强降雨的前兆 早晨天气闷热,甚至感到呼吸困难,一般是低气压天气系统临近的征兆,午后往往有强降雨发生;早晨见到远处有宝塔状墨云隆起,一般午后会有强雷雨发生;多日天气晴朗无云,天气特别炎热,忽见山岭迎风坡上隆起小云团,一般午夜或凌晨会有强雷雨发生;炎热的夜晚,听到不远处有沉闷的雷声忽东忽西,一般是暴雨即将来临的征兆;看到天边有漏斗状云或龙尾巴云时,表明天气极不稳定,随时都有雷雨大风来临的可能。
泥石流的前兆 河床(沟)中正常流水突然断流或洪水突然增大并夹有较多的柴草、树木,都可确认上游已形成泥石流;深沟或谷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声或闷雷似的声音,那怕极微弱也应认定泥石流正在形成。
滑坡的前兆 坡体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土体隆起;后部裂缝急剧加长加宽,新裂缝不断产生,快速下挫,土体出现松动、小型坍滑现象;滑带岩土体摩擦错动发出声响,裂缝冒出热气或冷风;出现堵塞多年的泉水突然复活,或井(泉)突然干枯,或水位突然发生变化等异常现象;出现动物惊恐异常,如猪、狗、牛、羊惊恐不安,不能入睡,鼠蛇乱窜,树木枯萎或歪斜现象;临滑前,滑体的水平位移量或是垂直位移量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
崩塌的前兆 较陡坡体前缘掉块、坠落,小崩小塌不断发生;坡脚出现新的破裂现象,存在异常气味;岩石不时发出撕裂摩擦错碎声; 出现热、氡气,地下水质、水量异常;动植物出现异常现象。
3、避灾躲灾常识
①防范
每个人在平时应尽可能多学习了解一些山洪灾害防御的基本知识,掌握自救逃生的本领;建房、修路要远离河滩、沟谷、低洼地带和不稳定山体。
无论是在居住场所还是在野外活动场所,都必须首先观察、熟悉周围环境,预先选定好紧急情况下躲灾避灾的安全路线和地点;要多留心注意山洪可能发生的前兆和广播、电视等媒体提供的洪水预警信息,动员家人做好随时安全转移的思想准备。
严禁涉水行走,更不要乘交通工具涉水过河;不要在山崖、涵洞、沟道、危房、低洼地里,危墙、高墙、高压线下避雨;一旦认定情况危急时,除及时向相关责任人和邻里报警外,应先将家中的老人和小孩及贵重物品提前转移到安全地带。
②报警
一旦险情来临或山洪初发,监测责任人或第一个发现的村民,要采取喊话、敲门、急骤鸣锣、吹哨、打电话、拉警报等预先设定的群众知道的信号,责无旁贷地迅速向邻居、下游村组及农户报警,同时向当地政府及防汛部门报告,以便政府和防汛部门立即向下游更大范围施放警报、广播通知或通讯报警,组织抢险救援。
③避灾
山洪灾害的避灾转移应以集体、有组织转移为主,转移过程中要服从基层干部和责任人的指挥,危险没有解除之前不要急于回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地方暂避。如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无通讯条件的,可制造烟火或来回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或集体同时呼救,不断向外界发出紧急求助信号,求得尽早解救。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机逃生。
特别提示:①、山洪、泥石流暴发时,千万不要沿着行洪道方向跑,应向沟岸两侧高地快速躲避;人和车辆尽量不要冒险涉水过河。②、处于滑坡体前沿或崩塌体下方的人员,要迅速向两边逃生;当正处于滑坡体上时,感到地面有变动时,要立即离开,用最快的速度向两侧稳定地区逃离,切记向滑坡体上方或下方跑都是危险的。③、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触电。
来源:苏仙区水利局
作者:邓会勇
编辑:陈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