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九龙水寨散记

来源:苏仙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王硕男 编辑:陈晶 2024-11-08 13:06:17
—分享—

深秋时节,万类霜天,九龙水寨,以其浓郁而深厚的诗情意境,令人叹为观止。

九龙水寨位于苏仙区著名风景区飞天山的翠江之滨,因传说中的九龙生子而名世,水寨环抱在碧波荡漾的翠江怀里,天生丽质 美得不可方物,两岸丹霞、峭壁森然而立,直指云霄,厚重而伟岸。这就使得九龙水寨刚柔并济,既有二八佳人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温婉妙曼,又有关东大汉手握铜琵琶,唱大江东去的豪迈沉雄。

九龙水寨入口处,虽然略显狭窄,但因“巧通造化,移步换形”,立马变得豁然开朗——九龙水寨奇异的风光迎面而来。

河流呈 S形蜿蜒铺展,清波滟,风平浪静;岸两边人行栈道。依山走势,峰回路转。水面时有水乌出没,扑棱起灰黑的双翅,激起层层涟漪;路旁杂花生树,散发出淡淡清香。蓝天自云,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变幻莫测,摇人心旌。鸥鹭翔集,沙洲弄枝,以忘我的闲适,鸣叫嬉戏。细水浮浮,清风冉冉。船行至百米处,但见三两幢茅屋,依偎在宁静的时光里,点缀在桃李之间,显得古意盎然,让人不禁想起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岁月静好。茅屋紧邻河边,留下两株桑树的倒映。桑树枝繁叶茂,轻烟缭绕。树枝上那只鸟窝,空空如也,盛满了寂静的阳光。水边支了一块青石板苔迹斑斑。当年农家姑娘浣衣的美丽身姿,早已映入岁月的长河,只剩下诗意浪漫的想象与追忆。

正当人们为之怅然之时,一艘渔船缓缓驶来。撑船人,为一鹤发童颜的长者,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神情淡然,不时撒网而渔,动作干练而娴熟;船头是一位身着汉服的姑娘,手执团扇,衣袂飘飘,宛如仙女下凡,顾盼生辉。与我们同游的韩国游客不知这是实景“复活”的再现,感到十分惊奇和困惑。见他们不解的样子,我权当一次义务导游,用整脚的韩语讲解道:那位“仙女”或许是中国古装戏里的崔莺莺,在“姹紫嫣红”的春日里游园呢;至于划船捕鱼的长者,是在演绎“渔舟唱晚”,满载而归的水边生活图景吧。韩人经过我这么一说,似有所悟,纷纷拱手道谢。舟行不远,只见一座寺庙,静静地兀立于江边,红墙金瓦,禅意悠悠,在阳光照耀下,更加显得神秘而庄严。相传有兄弟俩放排于此,因救人而亡。后人为感念其奋不顾身的义举,特建寺庙于此,以为殉难者超度永生,从而唤起人们对于德行的张扬和对生命的敬重。“

过了寺庙,就见到悬崖陡壁上的悬棺了。据传葬主为欧阳修之后代。历史上,九龙水寨上游瓦窑坪曾经商贾如云,生意兴隆,欧阳氏自江西迁居此地经商成为远近闻名的首富。除了民俗的因素外,如无一定人力和财力的支撑,是不可能悬棺而葬的。因此,传说中的葬主身份也就不是空穴来风了。

九龙水寨因其独特的山形地貌,自然引起了千古游圣徐霞客的关注,並成为他心灵的皈依和朝拜的圣地。他在这里留下了 600 余字的日记,其中“江口诸峰,俱石崖盘立,寸土绝丽”之句最为经典,以致“余揽山水之胜,过午不觉其馁”,可见其游兴之浓,几近废寝忘食。徐霞客壮游郴州,探索山水真义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作为南北水运的一个关键节点,九龙水寨也是流寓郴州古代文士盘桓游览,饮酒赋诗的地方。唐朝诗人韩愈六过郴州,其间居住七八个月,留下诗篇11首。韩愈被贬为连州阳山县令期间,受时任郴州刺史李伯康之邀,同游九龙水寨,写下“昌黎经此”四个字被后人镌刻在崖壁上。笔力千钧,大有石破天惊之势,体现了韩愈雄健奔放的风格与落拓不羁的胸襟。一代诗圣杜甫晚年,两次欲往郴州崔氏舅家,因故未能成行,只好以诗表达其心中之憾“片帆左郴岸通郭前衡阳...橘井旧地宅,仙山引舟航”。诗中“左郴岸”,即郴江与翠江的交汇处,正是旅客于九龙水寨游目骋怀的那片水域。如此说来,这方山水的灵动秀美之姿,也曾跃然于杜甫的诗文里,丰富了九龙水寨的,人文内涵。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神奇的九龙水寨就在这里,在千万游客的心目中。她无需妄说自己的美丽却始终会以其独特的魅力,扣人心弦,正如星星从不向夜空许诺光明一样,她将永远闪烁在天地之间。


来源:苏仙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王硕男

编辑:陈晶

阅读下一篇

返回苏仙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