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飞天山镇龙湾村,一家独具特色的窑烤面包店正悄然走红,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画卷中一抹亮丽的色彩。它的出现,让原本废弃的乡村闲置地实现了华丽转身,蝶变为游人如织的网红打卡地。
“我给你们添点茶请慢用。”一年前,这里只是一片闲置地,正是眼前这位89年创业者杨巧发现了它依山傍水的独特优势,她很快把它租赁下来,并积极探索乡村老屋发展新模式。在保留原始风貌的基础上,杨巧融入了现代经营理念,打造了一家风格独特的窑烤面包店,赋予了闲置老屋全新的生命力。
河边边窑烤面包主理人杨巧:“看到有这样一个合适的地方,我就萌生了一个这样子的一个想法。”
今年11月底,这座两层楼的老屋正式改造完成并开始试营业。杨巧在老屋前设置了亲水平台,食客们可以近距离感受绝美的山水风光。一到周末和节假日,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汇聚于此,或品尝美食,或拍照打卡,或享受悠闲时光,曾经寂静的乡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食客胡刚:“(我是)从永兴过来的,在抖音上刷到这个地方,觉得这个位置环境很出片,休息的时候过来走一走感觉心情还是比较美好的,看到很多人在这边拍照打卡,感觉蛮不错的。”
食客肖肖:“我已经来了三次了,她的面包的话,我觉得比较,和烤箱烤出来的口感来说,比较Q弹一点,然后比较香。”
河边边窑烤面包主理人杨巧:“目前的话开了大概一个月,生意在一个星期之后就突然之间爆火。”
面包店的红火也给了她巨大的信心与动力,她表示将逐步完善配套设施,让食客们有更丰富的体验。
河边边窑烤面包主理人杨巧:“后续的话我们会有一些亲子活动,比如说亲自教小朋友来做面包,教他们一些窑炉的一些知识,然后还会有一些团建活动,比如说露营烧烤做乡村振兴的这种事业的话,我还是很有信心能够把它做好的。”
飞天山镇窑烤面包店的成功,只是苏仙区盘活乡村闲置地的一个缩影。在全区范围内,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瓦窑坪历史文化古街等一个个曾经被闲置荒废的角落,正通过合理规划、创意开发,逐渐转变为集旅游、休闲、消费于一体的网红打卡地,不仅为乡村带来了人气与财气,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让苏仙区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精彩。(全媒体记者:曹敏黄钰凌)
来源:苏仙区融媒体综合
编辑:陈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