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本是猪肉消费的传统旺季,中秋、国庆双节更该是需求提振的“黄金期”。但今年的生猪市场却走出了反常态势,价格从三季度起一路下滑,旺季反而“遇冷”。生猪现货价格已跌破11元/公斤,较9月末再降近2元,部分区域甚至跌至10.9元/公斤的低位。这反常的下跌背后,到底藏着什么原因?
湖南新五丰股份有限公司郴州分公司是湖南新五丰下属分公司,拥有一条母猪线和三条育肥线,年出栏生猪达17万头。面对近期生猪市场价格下滑的态势,即便是上市企业,同样面临不小的压力。企业负责人段伟宏一边翻看养殖台账,一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湖南新五丰股份有限公司郴州分公司负责人段伟宏:“目前猪价跌得非常厉害,饲料成本没降,我们目前配合饲料大概3000块一吨,猪粮比降到4.8:1,养猪户已经开始出现深度亏损了,现在出栏一头猪,比上半年要亏四百来块钱。”
面对持续亏损,公司在响应国家相关要求的同时,也展开“积极自救”,通过各种方式方法,进一步降低饲料消耗,加快资金周转。
湖南新五丰股份有限公司郴州分公司负责人段伟宏:“现在的重点工作是我们要降本增效,我们上半年就开始淘汰了一部分性能差低产能的母猪,同时也按农业部要求,减产三万头母猪,先把成本控制下来,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猪肉价格下跌,在市场终端却展现出不同的声音。近日,在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的一家连锁超市内,猪肉摊位上的价签格外醒目:鲜五花肉每斤9.9元、瘦肉每斤9.9元、前腿肉每斤7.98元。
消费者段桂莲:“以前买一斤五花肉要15块多,现在不到10块就能拿下,我们家隔三差五就炖回红烧肉,肉盘子比以前丰盛多了。”
而在苏仙区另一处农贸市场内,猪肉摊生意清冷,连续下行的猪肉价格更让商贩们打不起精神。
猪肉摊主段洪明:“现在行情降下来了,降的很快 这个货我们也不敢进多了,进多了怕到时候卖不出去。”
而问及猪肉价格下跌的原因,不少经销商明确表示,供需失衡,可能是导致猪肉价格持续低迷的核心原因之一。从供应端看,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仍处高位,9月末达到4062万头,相当于正常保有量的104.2%,持续释放充足供应。而需求端,双节消费未能有效提振,节后还将进入短暂淡季,加上禽肉、水产等替代消费增多,进一步压制了猪肉价格。
湖南双新食品有限公司(郴州)总经理林劲松:“作为我们屠宰企业了解到大概的行业状况(原因),第一个是主要是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供需结构发生了变化,生猪产能在去产能,市场出栏量比较多,导致了猪肉价格的下跌 第二个就是消费降准,市场低迷、比较疲软、消费能力在下降,第三个是人口红利的下降,出生人口数量的下降,导致人口总量的下降,导致(猪肉)需求量的减少,第四个就是人们的消费饮食习惯在发生改变,猪肉和猪肉制品的替代品增多,产品更加丰富。”
从消费者的“猪肉自由”到养殖户的“咬牙坚持”,这轮猪价下跌本质上是猪周期进入调整阶段的必然表现。价格反转终究要靠供给出清,而这个过程,考验着养殖户的耐力,也牵动着市场的每一根神经。猪周期的拐点何时到来,或许就藏在每一头母猪的存栏数据里,藏在每一次产能的调整中。(全媒体记者:卢经纬 谢聪 通讯员:周娜)
来源:苏仙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陈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