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是张贵红22年寻子路上最坚定的信念。2003年3月19日,她的儿子罗超凡在就读幼儿园被拐,从此她踏上了一条布满荆棘的寻子之路。然而,这位母亲并未被苦难击垮,而是在绝望中化身为防拐卫士和寻亲使者,用自身经历唤醒社会对拐卖犯罪的警惕,更以无私大爱帮助10余个家庭找回失踪孩子,用生命践行着助人为乐的典范。

那个春日午后,成为张贵红一生的梦魇。
2003年3月19日下午,一个自称“罗超凡父亲”的男子打电话给幼儿园,谎称要接孩子去外婆家过生日,随后罗超凡被一名摩的司机带走,从此杳无音信。监控里那个陌生男子抱着哭喊的罗超凡消失在街角的画面,成了她夜夜惊醒的噩梦。
“孩子丢了,天就塌了。”张贵红和丈夫罗四清立即报警,但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线索很快中断。夫妻俩关掉经营的小店,变卖家产,背上寻人启事踏上了全国寻子之路,睡过车站长椅,啃过干硬馒头,甚至因低血糖晕倒在街头。张贵红的足迹遍布全国的许多省份和城市。无论是繁华的大都市,还是偏远的小县城,她都不放过任何线索。无数个日夜,在陌生的街头徘徊,她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找到我的孩子,带他回家。

寻儿的道路异常艰难。2005年寒冬,张贵红在外地寻子结识了同样寻子的李某英。两人相拥痛哭时,她猛然醒悟:“与其痛哭流涕,不如帮更多家庭避免悲剧。”她开始系统学习防拐知识,并做出了一个决定:自己出资制作寻子名片,义务宣传打拐防拐知识与政策。
为了制作名片,张贵红省吃俭用,四处筹措资金。最终,20多万张承载着希望与警示的寻子名片制作完成。每一张名片上,都印着走失孩子可爱的照片,以及打拐防拐的重要信息。“每发一张名片,就可能少一个破碎家庭。”名片设计独具匠心:正面是罗超凡的笑脸与特征,背面是“防拐十招”,如“不要让孩子独留家中”“警惕陌生人问路搭讪”。迄今,她制作的20余万张名片覆盖全国100多个县市,在校园、社区发放时,常有家长追着她请教防拐技巧,被家长称为“张妈妈护身符”。
在漫长的寻子过程中,张贵红意识到“防拐重于寻子”。2008年,她加入苏仙区志愿者联合会,开始系统性宣传防拐知识。她自费印制20多万张“防拐名片”,从零开始学电脑。她创建“宝贝回家—郴州站”qq群,每天工作18小时整理寻亲信息。
2015年,张贵红结识了同样寻子的李苏兰。李苏兰因严重晕车,寻子范围受限,张贵红主动帮她整理资料、联系志愿者,并随身携带她的寻子牌。2025年1月,在警方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李苏兰终于与失散33年的儿子团聚,她含泪感谢张贵红的全程支持。
2023年,张贵红结识了寻子父亲雷幼林。得知雷幼林的妻子患肺癌晚期无法外出寻子后,她主动带上雷家的寻子牌,并在一次电视直播中重点展示。2024年11月,雷幼林的儿子雷小飞被找到,张贵红在现场见证团圆。
22年来,张贵红亲历了19次阖家团聚,激动的心情,喜悦的眼泪,如同自己的孩子回到了身边,有欣慰,也有成就感。
“生命不息,防拐不止!”57岁的张贵红依然奔波在路上。她的背包里始终装着两样东西:一叠泛黄的寻人启事,和一摞崭新的“防拐手册”。尽管22年的寻找仍无结果,用伤痛铸就铠甲的张贵红相信正义,相信爱。她用柔弱的肩膀扛起苦难,用一颗爱心在漫长的寻子岁月中书写着人间真情!“每找回一个孩子,就离我的超凡更近一步。就算找不回他,也要让天下父母不再流泪。”
(作者:通讯员 李梦湖编辑:许成君 二审:曾西林 三审:曾林)
来源:郴州日报
编辑:陈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