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瑶溪夏令正当时

来源:区融媒中心 作者:方成 编辑:陈晶 2025-08-06 17:54:06
—分享—

七月二十四日,应办公室同事李永金女士之邀,去她家乡瑶溪参加了一次夏令营。

那天一大早,她盛情邀请我和同行的张红艳老师吃丰盛的鱼头粉。美餐之后,我们从桂阳出发,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目的地到了。

一下车,一个建筑的大门吸引了我。大门上方有一块匾额,赫然写着“师说 瑶溪”。两边的门柱上挂着一副木刻的对联:“古塔悠悠,无言桃李传真爱;舂陵浩浩,有志鸿鹄扬锦帆”。大门左侧墙上贴着用四字骈文写的《夏令营记》。所有这些,悄无声息地传递着此地浓厚的文化气息。不知不觉,我萌发了作诗的兴致。李女士介绍说,这里以前是一所小学,现在是由村里的社会名流和群众自发捐资兴办的夏令营基地。每到暑假开夏令营,请各个学校的老师给村里的孩子上上课,免费做公益。夏令营为期半个月,村里为上课的老师提供后勤保障。这样可以让孩子们在假期远离手机,增长见识。我真心佩服这里的乡亲们,他们重视教育,慷慨无私,目光长远。

走进大门,校园内绿树成荫,环境清幽。一面“瑶溪学子夏令营”的旗帜,迎风飘扬。村干部和夏令营常驻理事周大姐向我们热情地问候,言语中表达着无尽的谢意。我们说话间,从一间教室里传来了孩子们嘹亮的歌声。永金告诉我,那是夏令营营长李国群老师组织同学们在唱《童心向党》。还别说,这汇聚的声音里透着久违的童真,让人倍感亲切。我们走过去,在一间配备空调和投影仪的教室里,看见坐着四五十个大大小小的学生。从一年级到高一,各个年级的都有。在这里,我还遇见了一位就读蒙泉的学子。第一次看到一个班的学生竟如此混搭,感觉真是有趣。我心下一想,在这样的班上课,又会发生些什么趣闻呢?

随着“铛铛铛”的敲击声,古老原始的上课铃响起,李永金老师开始上课了。其实,这不像平日上课,孩子们小嘴叽叽喳喳的,还真不少。她给孩子们猜的是灯谜字谜,玩的是趣味游戏,有奖问答。奖品都是李老师自费买的,用她的话说,就是开心花钱做公益。孩子们当然更开心了,答对问题就有奖品,参与的积极性自然高涨。这种融知识性与趣味性的课堂,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在教室后面观摩了一会李老师的课,我若有所思。对各个层次的学生,上课内容自然要浅显一点,做到长幼皆宜,得让所有人都参与进来。想到这,我走出教室,重新规划了上课内容和教学思路。

张红艳老师第二节课讲的是地理知识。为了给孩子们做直观的展示,她特地从家里带来了一个地球仪。她从地球的形状、大小和人口,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孩子们听得很入神。轮到我上场了,我讲的主题是“让生活多一点诗意”。诗意不好懂,可他们背古诗倒不难,我的课就从诗歌诵读入手。我刚提问说哪位同学能背一背学过的古诗,一只只小手就争先恐后地举起,一句句耳熟能详的诗句脱口而出。写四季的,写母爱的,写思乡的,锦绣华章,应有尽有。个人比,小组读;小组读欠佳,就来一个齐读。整个课堂俨然成为了赛诗会和读诗会。接着,我以熟悉的诗句为例,把诗歌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孩子们学会用诗歌表情达意。讲着讲着,我饶有兴趣地和他们分享了我课前新做的小诗《初到瑶溪》:

树木苍苍映故园,书声朗朗出课堂。

名师夏日送教忙,学子明朝做栋梁。

同学们边读边谈理解,我则适时点拨,一节课很快过去了。李老师举手示意下课时,我还意犹未尽。临末,我告诉孩子们什么是生活的诗意,怎样做栋梁;最后,我带领他们齐读小诗,特别响亮地读了三遍“做栋梁”。孩子们也许还不懂我讲的这些,但我相信所有他们读过的诗,终究会在心里扎根,陪伴他们一路成长的。

下午,又有几位老师倾情加盟,为夏令营助力来了。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小伙子,带来了一节全新的武术课。他在台上演示刚健有力的一招一式引得孩子们一阵阵喝彩。他们认真地观摩,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模有样地练习着。孩子们千奇百怪的模仿动作,常常令我们忍俊不禁。武术课后,李艳文老师夫妇开展了一场规模盛大的抽奖活动。活动多样,有拍篮球、抛接乒乓球、摇呼啦圈、跳绳、知识竞猜等等,达到要求就可赢得奖票,凭奖票兑换自己喜欢的奖品。奖品特别丰富,水芯笔、牛皮本、萨其马、巧克力、饼干、果冻都有。我们老师和志愿者全员参与,测试的测试,兑奖的兑奖。孩子们排着队参加各个项目的比拼,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测试过关,乐呵呵地领了奖票,又飞奔至下一站。不一会功夫,一些聪明伶俐的孩子手上就赢了七八张奖票。反应慢半拍的孩子,也能赢得两三张票。他们用奖票兑换自己心仪的小奖励,那种高兴劲甭提有多美。奖票发得快,奖品领得多。票没兑完,李老师准备的诸多奖品已告罄了。他急中生智,忙给没来得及兑奖的孩子登记好名字,以便下次补上。抽奖活动结束,大人们汗水涔涔,孩子们收获满满,快乐多多。

夏令营忙了一天,吃过晚饭,我们启程回家。归途中,车窗外燥热的气息在晚风中渐渐退去,我的心情轻松而愉悦。永金兴奋地说,我们村的夏令营,今年是开办的第七个年头了。八月份结营的那天,你们可一定要来啊!我笑笑,算是回答。想起瑶溪《夏令营记》中的一句话“绵绵用力,奉献担当;久久为功,永续新篇”。这些年来,瑶溪人用行动实证了这份宣言,殊为不易。他们以爱之名打造的这张乡村教育名片,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舂陵江畔,美丽瑶溪。一批热心公益的师者和志愿者,为一群可爱的乡村孩童,共绘一个爱的同心圆。火热暑期,激情夏令正当时。

方成作于二0二五年七月二十七日

来源:区融媒中心

作者:方成

编辑:陈晶

本文链接:https://www.suxiannews.com/content/646942/98/1518396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苏仙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