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郴州市苏仙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建设纪实

编辑:redcloud 2018-11-19 12:39:23
时刻新闻
—分享—

县域经济既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衔接处,也是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的交汇点。“衔接处、结合部、交汇点”,这三者在郴州市苏仙区都得到了很好的佐证。该区地处湘江支流耒水上游,北瞻衡岳,南倚五岭,东界罗霄山脉。京广铁路、107国道、京广高铁、京港澳高速贯通南北,厦蓉高速、郴州大道横贯东西。

  近年来,苏仙区委、区政府充分利用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交通优势,从本区实际出发,摒弃阻碍县域经济发展的障碍,“大干新三年、再创新辉煌”,在转型升级中实现了华丽转身,在绿色发展中实现了成功跨越,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径。今年上半年,全区完成GDP97.1亿元,财政总收入6.4亿元,分别增长10.6%、20.8%;近年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区”、“全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区”、“全省利用外资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在全市综合绩效考核中,2010年获第二名,近两年均居第一名。

  善弈者谋势

  转型升级如鱼得水

  苏仙区是一个农业大县,1995年撤地建市设区以来,如何利用资源优势做优产业,做大财政“蛋糕”,是历届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

  特别是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决策者集思广益,通过反复调查研究,果断决定: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把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循环经济,突出科技支撑作为苏仙区经济快速发展的主体,从而掀开了苏仙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天地。

  中国五矿、南方建材、华润电力等战略投资者,先后加盟苏仙区,加快完成了有色金属、建材、能源三大传统产业的整顿整合和高端嫁接。并依托龙头科技企业打造战略新兴产业,培育了全球唯一一家能独立为无线数字电视运营商提供全套产品、大型同频网设计和工程服务的设备供应商——高视伟业,带动了全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式发展。目前,高视伟业已进入上市辅导期。

  “工业项目的进入,不仅为苏仙区谋求大发展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全区上下求发展的信心和勇气。”苏仙区委书记何录春认为,只有抓大企业、做大产业,才能牵住经济快速发展的“牛鼻子”。

  在湖南有色郴州氟化学有限公司投资1.1亿元建设的氢氟酸及氟硅酸利用项目施工现场,我们看到一派繁忙景象。该公司董事长万伟告诉我们:“郴氟公司成立3年来,已累计实现利润突破1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000个。”可就在3年前,4600万吨、500亿元的伴生萤石资源,作为选矿废渣,悄然流入尾砂矿;3年后,湖南有色郴州氟化学有限公司独辟蹊径,变废为宝,先后建成、投产10万吨/年萤石选厂、3万吨/年萤石球团、4万吨/年无水氟化氢等项目,实现年平均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年利税总额达1亿元。

  苏仙区资源优势的有效利用,实现了一个个漂亮的转体“后空翻”:有色金属优势提升为新材料优势,煤炭资源优势提升为煤电一体化优势,丰富的石灰石优势提升为新型建材优势。并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苏仙经济格局正由“点状”向“块状”转变。

  在注重挖掘优势的同时,该区还十分注重园区平台的精心打造,建立了苏仙工业集中区、苏仙现代休闲农业产业园、苏仙旅游经济园区和苏仙现代商贸物流园的“一区三园”的产业承接平台。

  作为省级工业集中区的苏仙“两型”产业示范园,总规划50平方公里,目前一期工程总投资30亿元、占地3000亩已破土动工,“三纵三横”6条园区道路和配套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日供水3万吨的水厂、110千伏变电站两个配套项目已全面竣工,共完成投资2.6亿元。今年5月3日,深港产业园也正式启动,一个以电子信息和高新技术为主导的新型产业园区,总投资达42亿元。

  “巢好凤自来”。通过一系列招商活动、外引内联,金源种业、凤楚食品等纷纷抢滩苏仙,形成了以华润电力、苏仙电力为龙头的能源产业;以高斯贝尔、华录数码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以云湘锡业、中信兴光为龙头的有色金属产业;以农夫机电、东塘电气为龙头的机械设备制造产业;以良田水泥、南方建材为龙头的新型建材产业;以湖南有色郴州氟化工为龙头的氟化工产业等6大产业集群。

  特别是以“新发明、新技术、新产品”为特征的高新技术项目,为构筑苏仙产业腾飞助推给力。目前,全区共有国家级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8家,国家级认定高新技术产品20多项,获得各种国家专利200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40项,如影响甚远的省级科技成果和国家发明专利“C、Ku和ka波段微波介质陶瓷谐振器”、“变形镁、锌合金型材conform连续挤压技术”、“油茶籽物理低温冷榨技术”、“大面积UV磨砂工艺防伪技术制造烟标”、“矿浆电解法提纯高纯铋”、“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智能双电源自动切换器”、“PVC环保无毒稳定剂”等高新技术的应用,带动全区每年完成高新技术增加值60亿元。

  去年,该区有色金属、信息电子、能源、化工、建材、机械设备制造六大支柱工业完成增加值131.4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增加值的91.6%,对全区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96%。全区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7家,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43.4亿元,比2009年增长138.2 %;贡献税收占全区财政收入的一大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优势者优先

  撑杆起跳轻松摘桃

  与工业经济发展一样,苏仙区重点项目建设同样令人赞叹。他们坚持把项目建设摆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把保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落脚到实实在在的项目上。

  从2010年开始,该区实施“百亿投资计划”,打响城市、产业、交通“三大会战”;进入“十二五”,又全面启动了“123”五年投资计划。近三年来,全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7.2亿元。

  今年初,该区又确定实施了项目超百个和投资超百亿的“双百工程”,126个重点项目和年度计划投资10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3个,其中新建项目50个,年度计划投资38亿元,续建项目76个,年度计划投资64亿元,项目总体规模和单体规模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特别是在城市建设方面,他们按照“大气规划、适度超前”的城市建设方针,“拉开城市框架,做大城市规模,做美城市景观”,打造一流人居和创业环境,使城市一天天变大、变美、变靓。

  以中国保利、碧桂园、金科集团、湖南建工等为代表的地产项目,树立了城市建设的一个个标志性工程,促进了苏仙城东新区商业区、王仙岭商业区、爱莲湖商业区、裕后商业街、苏仙福地广场等新商圈快速成形。

  此外,交通、旅游等重大项目建设也如火如荼。郴永大道(苏仙段)、郴资大道、槐万路、107国道绕城线(苏仙段)、北环线、旅游战备公路、资五路等交通主干线的全面铺开,勾勒出了一幅现代城乡一体的“清明上河图”。

  尤其是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温泉小镇提质改造建设、飞天山文化旅游产业创意园建设、郴州中影国际影城建设等项目落户苏仙后,总投资将突破100亿元以上。该区区长彭生智说得有底气:“你们建设有多快,我们解决问题的速度就有多快!”掷地有声的承诺,给来苏仙投资的项目建设者们吃下“定心丸”。

  为抓好项目建设,该区坚持以项目打擂台、以项目考政绩、凭项目论英雄的“比赛约定”,强力推进“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和“每天一推进、每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考核”的工作机制,从项目立项、环境评估、供地用电等各个方面,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强力推行“零投诉”监督制度、“零过错”管理制度、“零成本”服务制度等措施。

  严格落实区级领导和部门包抓重点项目责任制,抽调专人,驻守现场,全程跟踪,贴心服务,开展区级领导集中服务月活动,收集问题,列出清单,邀请市级领导和市直有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定期为项目、企业排忧解难。同时,结合区情实际,扎实开展了违法用地、违法建设、阻挠施工等专项整治活动,全方位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有力推动了重大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领导干部作风的根本转变,带来投资环境的优化,使“人人都是发展环境”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如今,苏仙区完善的交通、供水、供电等投资硬环境和公开的政务环境、公平的市场环境、公正的法制环境、良好的施工环境,为投资者保驾护航。

  项目建设的强力推进,拉动全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区完成GDP、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均超出预期目标。其中,一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增长37.1%,拉动GDP增长八个百分点;实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85元,增长13.9%。

  先行者先试

  规划引领城乡嬗变

  作为地处郴州半小时经济圈核心区的苏仙区,大胆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围绕郴资桂“两型社会”示范带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这个目标,坚持示范科学化、产业特色化、面貌景观化、服务城市化“四化”同步,全力推进城乡统筹并进。他们先后编制了《郴州市郴州大道(苏仙段)新农村建设示范带总体规划(2010-2020)》,区财政拿出20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编制乡镇、村庄规划。

  目前,各乡镇总体规划、郴州大道沿线村庄规划已基本完成。并对交通主干道沿线村庄、中心镇区附近村庄、风景旅游区村庄优先安排新农村示范建设,通过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全面实现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

  该区立足传承地域文化特色和建筑风格,将全区乡镇按地理位置划分成东片、南片、北片三个区域,分别确定了黛瓦白墙、红瓦白墙、黛瓦灰墙三种主建筑色调,遴选了12种户型供农户选择,做到统一规划地点,统一建筑模式,统一外墙格调。

  去年以来,全区共投入7000余万元,完成了东片区域郴州大道沿线乡镇民房“坡改坡”、“平改坡”6.22万平方米,粉刷墙面17万余平方米,拆除农村空心房及违章建筑13万余平方米。对新农村建设实行项目化运作,加快了总投资80亿元的龙潭湖“两型社会”示范村建设。另外,为鼓励新建民房按统一规划建设,苏仙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按要求建房的给予每户15000元奖励。

  为壮大农村经济,苏仙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区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采取以补代投、以奖代投形式,重点扶持油茶、南竹、油桐等传统绿色产业和花卉苗木、高山菊、葡萄等新兴绿色产业。

  近年来,全区先后引进和培育了玉泰农庄、海华竹木、金朵菊业、七彩园艺等农业龙头企业31家,带动全区建成了以栖凤渡为中心的20万亩优质高产油茶基地;以马头岭为中心的15万亩南竹基地;以桥口为中心的3万亩花卉苗木基地;以白鹿洞为中心的2万亩葡萄基地;以良田为中心的1万亩高山菊基地。“苏仙”茶油成为湖南著名商标、“金朵”高山菊获中国中部(湖南)国际农博会金奖、白溪草皮铺进了广州亚运会赛场。

  按照“先做策划再做规划、先做环境再谋发展、先做典型再及全面”的指导思想,他们还发展乡村文化休闲农业,打造了和平旅游名村、瑶寨风情、怡情垂钓、和平园艺、龙潭湖“两型社会”示范村、石河竹博园、塘溪村至高坪村名贵植物园、排塘村至白溪村名贵苗木景观园、六寨沟生态公园等一大批休闲农业。

  截至目前,全区共发展农家乐、农业庄园299个,带动民间投资超过2亿元。其中东旭园林成为全市首家五星级园林企业;望仙镇和平村顺利通过了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检查验收。

  除了做好美化、绿化外,苏仙农村的“亮化、净化、序化”全面铺开。通过“点亮苏仙”,他们在新农村建设示范带大力实施半导体照明“路灯、景观灯、庭院(室内)灯推广”三大示范工程,共安装节能路灯8000余盏,在郴州大道沿线村庄安装LED壁挂灯3200余盏,打造了以郴州大道为主轴,城、镇、村交相辉映的新夜景。

  与此同时,开展“以城带乡、结对共建”活动,组织文明单位与新农村结对共建,帮助新农村的群众整治环境卫生、培育良好习惯、倡导文明新风,确保每个新农村有一个活动广场、一个图书室、一面文化墙。

  苏仙举全区之力编织公共服务体系、社会保障制度等“民生网”,覆盖城乡,实现城乡无差别对待。在郴州大道沿线乡镇(街道),该区实施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供水管道逐步实现与城市供水体系对接。另外,推动环卫由中心城区向中心镇和新农村延伸,做到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有效解决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

  他们全力推动城乡保障体系一体化建设,整合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建立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制度,实现了城乡医保统一主管部门、统一医保待遇、统一经办管理、统一信息平台、统一医疗定点、统一基金管理“六个统一”。在全省率先构建了县区级“1+N”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政策体系,为需要救助的特困群体搭建了制度化救助平台。

  在科学发展的征途上,东风劲催,马蹄声急。苏仙“县域经济”的车轮,正向着更加壮美的康庄大道疾行。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苏仙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