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仙岭风景区

编辑:redcloud 2018-11-19 12:39:04
时刻新闻
—分享—

千年名山  祈福圣地

苏仙岭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郴州市中心城区,距武广高铁(郴州西站)、107国道5公里,京广铁路(郴州火车站)、京珠高速1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它独屹于郴江边,山势秀丽,万木葱茏,自古享有“天下第十八福地”、“湘南胜地”的美誉,现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景区历史悠久,人文资源独特,文化底蕴深厚,其苏仙传说、九仙二佛传说昭示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发源壮大;橘井泉香典故彪炳中华中医文化;苏仙岭“三绝碑”等碑刻题词遗诗辉映唐宋文化精髓。
 

一、千年名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苏仙岭原名牛脾山,传说西汉文帝时,郴人苏耽在此修道成仙,苏仙岭因此而得名,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
 

苏仙岭自汉唐以来,为道教活动场所,被誉为“天下第十八福地”。山上古迹、名人遗迹众多,矗立于顶峰的南禅寺(原苏仙观)始建于汉代,古朴典雅,临崖而建;山腰的景星观建筑简朴淡雅,周围竹木葱茏,绿华如盖,环境清幽,韩愈因仰慕其主持廖法正道长写下传世名篇《送廖道士序》;北宋著名词人秦少游流放郴州期间于郴州旅舍作千古名篇《踏莎行•郴州旅舍》;镌刻于白鹿洞石壁上,由秦少游作词、苏东坡写跋、米芾书写的“三绝碑”被誉为中国十大“三绝碑”之首,曾受到毛泽东主席关注;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将军幽居苏仙岭,在屈将室留下了“恨天低,大鹏有翅愁难展”的千古遗恨。
古老的历史、迷人的传说、瑰丽的风景,让历代名人骚客留下无数足迹和脍炙人口的词章歌赋。汉《桂阳列仙传》、晋葛洪《神仙传》、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宋《太平广记》、明《徐霞客游记》、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古诗源》等都有苏仙、桔井的篇章;杜甫、元结、刘禹锡、柳宗元、王昌龄、阮阅等都以苏仙、桔井等为题写下了不朽的诗篇。
 

二、祈福圣地
苏仙岭因为是苏仙诞生、得道、升仙的圣地,自汉以来即被称为福地。唐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籖》将苏仙岭列为福地;北宋李思聪《洞渊集》、明《万历郴州志》、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和清《嘉庆郴县志》、《光绪湖南通志》、《光绪郴州直隶州乡土志》等更称苏仙岭为“天下第十八福地”。
 

“福”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结晶,是吉祥的象征。《尚书•洪范》称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苏仙故事高度概括了人生五福“长寿、富贵、健康、安宁、善终”。通过苏耽的传奇人生,如今人们赋予了“福”更深的内涵。走进“天下第十八福地”苏仙岭,进福门、听福音、摸福字、踏福路、祈福愿……将让您体验“十全十美福”文化之旅。

三、中医象征
中医学是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道医在中医学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苏仙岭“橘井泉香”道医典故是五千年中华中医文化的象征和标志之一,已是中华中医药的代名词,苏耽因此被奉为中华医药文化中以医入道、治未病的先祖。
 

《辞源》“橘井”条释:“记有桂阳人苏仙公成仙前,告其母,明年有疫,可取橘叶井水以疗疫疾。好事者因传之”。清代闽人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将“橘井泉香”收入《医术名流列传》,流传甚广。如今医家常常以“橘井”一词或橘、杏并用来为医书取名,诸如“橘井元珠”、“橘杏春秋”等,寓意深刻。
“橘井泉香”继承和发扬了中医学“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主导思想,在实践中提出了未病先防、治在病先、注重养生、防患于未然的医学主张,展示了中医“治未病”的独特认识和精辟见解,已成为中国传统健康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
 

天下第十八福地苏仙岭所蕴含的养生保健、治未病的中医文化,作为中华医学文化的载体,必将傲然屹立于世界中医文化之林,耀古烁今,光灿千秋。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苏仙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