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读中文系的人

编辑:redcloud 2018-11-19 11:54:27
时刻新闻
—分享—

  看了台湾女作家林文月的一篇《读中文系的人》,不觉将自己与文中所描述的比照起来,结果感觉自己与之相差太多,有点懊恼。但又有一点侥幸和踏实,这是因为我平时说自己是“坏了中文系的名声,拖了中文系的后腿”,结果总被别人认为是客套和自谦,现在可以肯定那是一句大实话了。但有一个身份我不能自谦和不敢自谦,那就是“读中文系的人”。不能自谦,是因为毕竟在大学中文系里读了四年的书,毕业证书上写了你曾经是XX大学的人,以及XX专业的学生。而我有幸和不幸地成为了中文系的人。不敢自谦的是,纵使自己在江湖上混得衣衫褴褛,也不敢忘怀四年的读书岁月与老师们的授识传道。读完文章,我也在回顾自己的中文之路中,重新认识读中文系的人是个什么样子?

  对于出身中文系这个事实,不仅仅是别人在问,我自己也问过自己好几次:为什么选择中文系?我回想起来,觉得有偶然因素和一定的必然因素。一定的必然因素里面,有自己的个性使然,还有自己对文字的感触和喜爱。读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把阿爷的旧书箱翻了个遍,连里面练功夫的书都要一页页的看。现在回想起来,我在那个时候其实已经读了一些近代作家的作品,然而到高中甚至大学后我才真正知道作家的名字。然而这也只是仅有的文字精神食量,在那个时候的农村学校,图书馆是没有什么书的,甚至连图书馆都没有。到了中学的时候,街上有了租书的摊子,然而上面摆着的都是武侠和言情的小说。武侠小说我是看得最多,顺应了我年幼时看功夫时的兴趣。然而,更激起我对文字的喜爱是初中时写作的成功。初中时期有多篇作文被老师选为范文来读,还有些入了校刊。实质上这些作文现在看来很让我感到汗颜,倒不是因为文字的艰涩,结构的杂乱以及构思的幼稚,是因为整个故事情节都是子虚乌有的瞎编。然而这些事情还是让我从此更喜爱文字了。偶然性的因素在于高考的选择,我当时考的高考分数仍然是有一些专业选择空间,我曾在政法与中文之间摇摆,最后几个好朋友的一致选择下,最终选择了中文系。

  我从不考虑中文系的人该是什么样子,直至有人在我面前对我和中文系作出的联系和评价。那是大一的时候,有一次我去外语角,遇着几个外语系的女同学,当我说出自己的专业,她们有点惊奇,说跟她们认识的“中文人”有些不一样,我也不免诧异,仿佛自己成为中文系的“异类”了,可是问她们不同在哪里却又说不出来。之后这成为我追问的一个问题,我也不免想请教那几位女同学,然而等她们讲着一个个关于“帅哥”的故事时,我心里已经“愤愤然”地想着一脚揣她们旁边的校湖了。然而,除去她们的“八卦”之外,也应该有点真实,毕竟她们眼中我的第一次印象竟是“中文异类”。这次的经历也让我头一次去思考“读中文系”的人。

  中文系是一个简称的说法,至今我都认为这个简称听起来是有些浪漫情素的,自古以来文人骚客的事迹和作品让中文系听起来像风花雪月。文字通过文学可以把不同性别、不同种类,甚至不同时空的人的心连在一起,文字和文学里的感情容易触发共鸣,而文学的爱情又是最让人心驰神往。因此,浸淫于这个精神环境下的中文系的人,即使是最不认真读书的人,也会受到一点影响的。中文系的人较为感性,易于感触,那在学理科的人看来的叶落花谢的物理、生理、化学等等现象,中文系的人却看出了自然的情素和人生的轮回。感性的中文人容易感伤,但又因为感性而深怀感情。中文系的和艺术系的女生在大学里是比较受男生追求的,除去外貌的因素,也因为她们感性的情怀。中文系的人在表达感情的文字上遗传着一种特有的气质,即使是外貌长得像体育系的男生,从他的文字里,也能认出中文人那种特有的情感和文字表达。

  然而我心酸的是中文系再无旧时的气氛,因为风气的传染以及体制的影响,整个大学充满浮躁和功利的气氛,许多人在这种氛围中迷失。中文系也不例外。与高中差不多的授课方式和考试方式,让人提不起半点兴趣学习,逃课的人不计其数。许多人忙着搞社团锻炼综合能力,接触社会赚钱汲取经验,或者呆在宿舍里做网虫,专心读书者廖廖,只有在考试前才能看到全员看书的盛况,最后连升研深造也只成为逃避找工作的理由,中文系的人最需积累,厚积薄发,然而四年下来很多人所积无多。我于大学所记得的老师不多,想从课程的线索回忆起他们更难,因为我连上过哪些课都差不多忘光了。即便是后面读研的同学,也实在感到学术上并无多获,因为读研的目的和读本科的目的是一样的,那就是找工作。我记得我们的前辈很多是大人物,他们在特定环境里以中文系的特定身分撑起了一个群体,然而现在中文系似乎落魄了,许多光鲜的大人物里再也找不到中文系的出身,是时代进步了,还是受环境影响的中文系落后了?

  林文月的文章有这么一个问题:大学中文系的人到底在干什么?一九七几年的问题,以二十一世纪中国大陆的背景作回答是:记者、各类单位的office,老师等等。林文月30年前的希望是看不到了,那些传承中国文化、中国文学的大志我们是没责任、没能力担起的,我们得用在大学里磨得不棱不尖的笔头,去画饼生存,去疾笔成书,去服务人民和领导,过一个真实中文人生活,走一条中国特色的中文人道路。记得媒体评十大最难就业专业时,中文排在前列,中文系的人走在这艰难的江湖,即使风雨齐袭,也不会忘记手中那支笔,于饭局酒宴应酬之后,放一杯清茶,或点是一支烟,抒抒人生的感慨,记记生活的琐事,愤愤社会的不公,忆忆消逝的往事。读起这些文字,你就可能会有一丝熟悉的感觉:哈,这家伙也是读中文系的人。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苏仙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