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省优秀实用人才谢振琪先进事迹

编辑:redcloud 2018-11-19 11:54:15
时刻新闻
—分享—
    1976年8月,郴州农校毕业的谢振琪被分配到当时的郴县农业局任农技干部,从此他的一生就跟农业结下了不解之缘。1977年他放弃机关舒适的工作自愿到小溪乡任农技干部,自此先后到塘溪、坳上、良田等乡镇任职,一干就是二十几个春秋。二十多年来他认真学习推广水稻、水果等农作物的栽培技术,组织开展的“草莓南移栽培研究”和“甜叶菊实生苗高产栽培研究”分别荣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以他为主开展的“玉米高产栽培课题研究”曾获郴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他多次被评为农业技术先进个人,受到党和政府的嘉奖,先后被聘为良田镇农业技术推广员、苏仙区水果产业总园艺师。

    心愿——实现农业产业化梦想
 
    谢振琪说:“在苏仙区实现农业产业化是我的梦想。”

    2001年8月,苏仙区在塘溪乡搞了大棚蔬菜水果基地,目的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考虑到谢振琪同志技术过硬,作风扎实,组织上将其调至农业局担任副局长并负责该基地的建设工作,他感到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到了,于是高兴地接受了组织重托。他带领工作人员从草莓种植到大棚蔬菜,从土壤测肥到无土栽培,辛勤地耕耘着,但最终因为政策、资金、技术、管理等原因,这些项目均以失败告终。此时的他心情十分沉重,但不甘心就此放弃。他苦思冥想,广泛收集信息。一次偶然机会,他在报纸上看到广西、重庆梨子产业化成功的经验报道,他立即自费组织几个人跑桂林、下冠阳、走兴安、访阳朔、过北海、至南宁,在各地进行细致考察,认真对比了广西与苏仙两地的经纬度、气候、土质,认为两地自然条件比较相似。随后他又奔赴中国科学院重庆研究所在成都的梨子种植基地深入调研,得知日韩早熟沙梨系列具有丰产性能好,外观漂亮、皮薄糖高、水分足、口感好,又根椐郴州早春气温回升快、花芽分化好、土地潜力大、投入成本低、市场空间广、南北交通便捷等特点,他认定在苏仙区种植日韩早熟沙梨系列是阳光产业,决定以种植日韩早熟沙梨系列为重点,推进苏仙区水果产业化。
  
     创业——建立一个高标准示范性果园

    “农民是最实在的,看得见、摸得着他才会跟着来”。基于这种认识,谢振琪从广西、四川回来后,毅然辞去农业局副局长的职务,回到良田镇当乡干部,并动员自己的爱人、弟弟、侄子、外甥等亲友在陈家湾的野鸡窝承包了220亩荒山。为了开荒种果,他甚至让外甥放弃了城里的工作,要弟弟停办汽车修理厂。四家人把家都搬到了山上,准备在承包的土地上建一个高标准示范性果园,成功后再推广。
创业是艰辛的。包地,他不厌其烦地与村民沟通,不知费了多少口舌;修路,他带领家人日夜奋战,手磨出了血泡,肩挑出了老茧;进种,他不辞辛苦奔波于广西四川,耗尽了精力。为了修建果园,家里人已经记不清吃过多少苦,受了多少累。

    种梨技术是决定示范性果园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谢振琪通过订阅杂志、上网查询、外出请教,结合本地实际,从嫁接到剪枝,从折梢到施肥,从疏果到套袋,从植树到清园,每一个环节,每一处细节,他都认真钻研,仔细总结,及时应用,完成了梨树栽培整套技术攻关。总结出三次施肥法,即花前肥、膨果肥、采果肥;掌握了四次病虫害防治法,即花前、花后、套袋、清园病虫害防治法;还有嫁接法、套袋法等。特别是授粉法,刚开始,他只种单一品种,果树长势挺好,花期也很正常,但就是挂果不行,果量偏少。经过仔细查找资料,并多次向中国科学院重庆研究所的专家请教,他了解到梨树是异花授粉,自花授粉不行。于是,他在确定主栽品种后,适当搭配授粉品种,使每株梨树授粉完全,很好地解决了挂果不佳的问题。
数年辛勤付出,数年摸索创新,终于换取了回报。阳春三月,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时候,谢振琪的心里就充满了说不尽的喜悦。尽管经受了08年罕见的雪灾,四年前种植的梨树还是迎来了丰收的夏秋。整个果园梨子产量达42万余斤,创产值80余万元。今年还是第一年挂果,今后保守估计亩产可达6000斤,整个果园产量可达132万余斤,仅此一项即可年创收260多万元。现在他的果园除了梨子以外还种了杨梅、柑橘、板栗、葡萄等多种水果,也已形成规模,一个高标准的示范性果园终于建成了。

    推广——让梨花开遍郴州大地

    “一花开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谢振琪的梨子栽培成功后,为了将技术及时传授给果农,使苏仙区的梨树种植上规模,形成产业化,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梨树栽培的技术推广上。他毫不保留地把自己多年来的掌握的种梨技术和实践经验传授给周围果农。一是在村组举办水果栽植培训班,向果农传授水果栽培基础知识;二是定期下村组、下果园推广梨树栽培技术,传授施肥、套袋、清园、授粉、治病防虫等技术,为果农解决技术难题;三是将自己果园作为培训基地,向慕名而来的果农手把手地传授技术。良田枧石塘村段玉林种的梨子老是裂果,谢振琪经考察分析得出裂果是因为没有套袋所致,于是带他买好袋子,教会他套袋防虫技术。原来段玉林的梨子不是钉就是疤,产量低,连自己吃的梨子都没有,2008年他20亩的梨子卖了4万余元。良田村的王兴强种了48亩梨,由于没技术,思想保守,树长得挺高,但果园产量低、效益差,想把果树砍掉。谢振琪得知这一消息后,主动上门传授梨树病虫害的防治、果树的修剪、施肥等技术。特别是帮助他改变以往只重数量不讲质量的传统思想,一再强调疏果套袋的重要性。今年,在谢振琪的指导帮助下,他的果园梨子增产7万多斤,增收15万余元。

    谢振琪因种梨技术精湛,思想毫不保守,受到当地百姓的广泛尊重,被誉为“梨园状元”。嘉禾、北湖、宜章、桂阳等外县、区的果农也纷纷慕名而来,或上门请教,或电话咨询,谢振琪每次都倾情相助,毫不保留。

    如今,在谢振琪的带动下,良田镇种梨面积已达2000多亩,种葡萄、板粟、桔子等水果达4000余亩。整个苏仙区种梨达6000余亩,并带动周边其它县区26户水果大户种梨1000多亩,保守估计年创产值8000万元以上。水果产业化的梦想实现了,水果逐渐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阳光产业。
开拓——让果园文化走进乡村

    面对水果产业化目标的实现,年届五旬的谢振琪并没有满足。“我们这里离城区近,交通方便,水果品种多样,我要搞个水果公园,开发水果文化。”对此,谢振琪已有自己的打算,并已开始付诸实施。
一是开发观赏文化。对果树品种如早生喜水、六月雪、黄花、大果水晶等分别挂牌,适时组织观叶、观花、观果、观形;二是开发水果饮食文化。打梨酱、做果哺、炖梨汤、作桔羹、饮花茶等。三是开发休闲文化。让游客在他的果园里承包几颗果树,利用休闲时间参加果树管理,放松心情,体验劳动的乐趣和收获的喜悦。

    我们坚信,他的“果园文化”一定会有一个光辉灿烂的明天!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苏仙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