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心系百姓谋发展 做富民强村带头人

编辑:redcloud 2018-11-19 11:54:13
时刻新闻
—分享—
    在白露塘镇板桥村,有位舍家为民、关注民生、抢抓机遇、以商富农建设新农村的带头人,他就是白露塘镇板桥村委会主任、郴州市人大代表刘太勇。就是这样一名普普通通的村主任,却在上任2年多的时间里,带领板桥村的干部群众闯出了一条以商富农之路,将过去那个传统落后的农业大村带成了全市新农村示范村。
板桥村委会紧靠镇政府,现辖15个村民小组,1368人,曾经是典型的农业大村,2005年以刘太勇为首的新一届村委班子上任以来,抢抓郴州出口加工区落户该村的机遇,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致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今的板桥村已是环境优美,村容整洁,民风淳朴,村民安居乐业,一派祥和的新气象。

    情系家乡  甘当领头雁

    刘太勇本身是一位企业家,80年代初即在外闯荡,带头走矿产品深加工之路,在全镇率先办理矿产开采许可证,现拥有苏仙区鸿泰有色矿选厂、苏仙区丰产口有色金属矿口,固定资产达千万元以上,年纳税上百万元,每年解决就业劳动力200余人。他常说“人不能忘本,我是喝板桥的水长大的,不管贫富我的心都系着它”,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90年代,作为传统农业村,板桥村的人民就靠几亩稻田稻谷加稻草过日子,卖点粮食、小菜,换点油盐,群众日子过的紧巴,村里集体收益也一点没有,基础条件较差,村道狭窄,进村公路高低不平,农民要卖点什么,就得天蒙蒙亮就挑着走2公里的路去搭车。看到这种情况,他两次出资5万元,拖泥填石,先后将2公里的村道扩宽、整修成大路,不但方便了板桥的群众,也方便了金田、坪田临近两个村的菜农。后来看到全村电线老化,既不安全又常停电,便主动出资5万元架电线改造电网,使全村百姓都安全用上了电。2003年末,郴州出口加工区落户板桥村,他看到了机遇,积极为村级事业发展出谋划策,建议村里盘活闲置资源资产,开拓招商引资渠道,利用闲置多年的预制场成功嫁接了总投资200万元的预制管件厂,目前该企业年收入达100多万元,安排就业人员47人,上交利税10多万元。2005年3月,在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具有发展头脑、创新观念,又热心村级事业的刘太勇被推上了台,以高票当选村主任,当时加工局正大量征用村民土地,矛盾纠纷多,当村官免不了就要得罪乡亲们,而且他的两个企业还都在外地需要他管理呢,家人亲友一致反对,刘太勇心里明镜似的,怎能不知道?这一当上村官就意味着再没有时间管理自己的公司了,但他又怎能辜负广大村民的信任,看到一双双期望的眼睛,他只许下三句誓言:三年内转变大家观念,制定发展规划,富了集体富村民、全村人均收入翻一番。两年来他把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村级事务和建设中,以致本人每年减少几十万元收入。

    心怀百姓  建设新农村
 
    “当村官就是要为民办实事,当人大代表就是要代表百姓说话。”这是刘太勇的为“官”之道,就是这样简简单单一句话,让他为板桥村的农民东奔西跑了两年多。
    
     刘太勇对失地农民的安置、生活出路问题以及村集体经济发展问题一直很关注,曾多次就此向人大提出建议,得到了上级的重视和支持。两年来共为村集体和群众筹集资金达150万元,解决问题达20余件。
2005年,他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与周边工业园区及企业同建设,多方筹资20万元加强了全村水利、道路和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村容村貌,完成了通村公路、农网改造及组组通(通公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工作,全村98%的村民通了电话和有线电视;在镇区新建了占地面积约100亩的板桥新农村安置小区,对124户拆迁户进行了统一安置,小区共有安置房10栋240套,配套服务门面180个,大型酒店1家,小区内道路、绿化、休闲及其他配套设施完善,目前已有124户、296人入住,80个门面相继营业,酒店也已投产运行,年收入达200万元。

    村民刚住进小区时,小区内的日常管理工作比较混乱,垃圾没地方扔就堆在各通道口,摩托车三天两头丢失,许多住户纷纷向政府反映,为此刘太勇先是组织召开了小区内的村组干部、骨干讨论对策,后又召开住户代表会议,宣传新农村建设精神,对如何保持一个整洁、文明、安定的生活环境进行讨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每户交纳5元/月的物业管理费,由7组黄小金等人承包了小区的物业管理,聘请了小区管理员,负责小区的安全和卫生;同时还投入近3万元建设了垃圾池,并联系镇城管中队,加强了小区环境整治工作,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和清扫保洁制度,还大家了一个鸟语花香、安定祥和的生活环境。

    2006年,为了抓住出口加工区落户的有利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引资环境,也为了让村民有个高质量的体育文化生活场所,村委会决定投资250万元新建一栋占地3000平米的高标准村委会综合办公大楼,配有老年活动室、远程教育室、体育活动室以及图书阅览室、档案室以及商业门面等。在村集体资金不够的情况下,刘太勇利用市、区新农村工作队驻村的机会,多次向市政府、市国土局、民政局以及区政府等部门争取支援,共筹集资金近100万元,填补了村部建设的资金缺口,于今年8月村综合办公大楼全面竣工,年底可望整体搬迁、铺面招租经营。

    去年两次特大洪灾,冲毁了近5000米的渠道和1000余米的东河河堤,渠道不整修将严重影响全村来年春耕的水利灌溉,而河堤如不及时恢复,则将直接威胁出口加工区的东河大道和村工业小区的财产安全,在村里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他向区水利局、民政局等部门筹资5万元,整修了近5000米的渠道,确保了春耕用水;而由于整修河堤经费需要实在巨大,他是跑了区里跑市里,最后还个人出资4次前往长沙,到省人大、省水利厅等部门反映情况,要求立项予以资金支持,跑了半年,终于在市、区立项,目前正在规划,准备修复。他这样为民办事的事说起来那真是数不胜数。

    刘太勇还十分关注民生,作为村委会主任,刘太勇率先垂范,先后捐助贫困家庭和支持镇村公益事业达10多万元,还积极为镇中学捐助教育基金2万元。2005年,他指出“不要富了口袋穷了脑袋,教育要从小抓起。”,经村委会决定和理财小组同意免除了村小学学生的教育收费,五保户、特困户的生活开支也全部由村集体负担。同时村里还成立了老年协会,关注老年人的生活,关心老年人的健康,每年不定期组织开展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的业余生活,同时邀请他们担任村里的业余监督员,发挥余热。

    一心谋发展  走富民强村之路

    2005年,刘太勇上任后,仔细分析村情,认真研究探讨经济发展之路。由于全村失地农民已占全村农民一半以上,如何才能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如何利用好农民手中的征地款,带动全村人民致富的难题摆在了面前,他多次召开村委、组干、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分析:发展农业已不具备优势,而村庄紧邻加工区,发展第二、三产业应该具备条件,但工业没有基础,一时不能形成气候,且农户市场经济观念仍滞后,经反复讨论后达成共识,板桥村唯一的出路就是走“以商富村”的道路。为了开阔眼界,转变观念,其后村委两次组织村组干部、青年骨干外出学习考察,与虎门镇沙角村结为招商引资友好村,并邀请专家前来我村指导工作,通过实地考察,结合我村实际,再次肯定了“以商富村”之路,并通过与工作组研讨、集体讨论等反复论证,指明了要发展只有两条道路:一是集资建厂房,以厂房招商,再以商招商,再建厂房;二是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失地农民就地转移和持续增收。2006年5月,经村民代表大会反复讨论研究决定:全民投资,集资建厂房——村级股份制经济诞生了,当时部分村民还有顾虑,怕建不了厂房回不了本,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刘太勇对瞻前顾后的村民说:“我多入一点,大家可以少入一点跟着来,即便是要亏,你们也少亏点。”,个人一次即入股130万元,注册成立了板桥新农村经济合作社,第一、二栋集资厂房共1.2万平方米于2007年5月竣工投产使用,迈出了厂房招商的第一步。为了引进外商来村投资创业,他先后南下深圳、香港、东莞等地接洽两家公司来租厂房。村民看到厂房建起来了,公司也接洽好了,很快利用手中闲置资金共筹资了1000多万元,目前第三栋标准厂房即将动工了。

    如何处理好与周边园区、企业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刘太勇的又一工作重点和难点。从房屋拆迁到项目进园,从做村民思想工作到严厉打击非法阻工行为,他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思想工作。刚上任时,郴州出口加工区正在村里大量征用山林土地,涉及到14个村民小组,刚开始时工作阻力很大,涉及很多利益分配问题,引发很多矛盾纠纷,尤其是在房屋拆迁时,遇到了一些不懂政策的群众,也遇到一些开口就要漫天要价的钉子户,征地工作困难重重,出口加工区的“三通一平”工作进度也受到影响,为此,他和村支部书记刘运富各带一组,三番五次走访各户,苦口婆心地劝说,诚心实意地开导。一年来,基本每晚都要到村民家中做思想工作,两三天就要参加一个组民代表会,遇到通情达理的还有杯茶喝,遇到无理取闹的是跑断了腿、磨破了嘴不算,还丢了面子、得罪了人。但就凭着这样一颗执着的心,经过村两委一班人的积极努力,他们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为百姓争取到了应得的利益,协助加工区共征收山林土地3400余亩,涉及到14个村民小组,其中有7个组、246户、590余人的土地被全部征用,拆除房屋近200栋,就这样占地近3000亩的出口加工区于2007年7月28日顺利封关。同时他制定了村委联系企业责任制,对引进的企业和园区项目建设,支村两委按分工进行高效务实的全程跟踪服务,从项目的报批,用地的落实,到水电问题的解决,都竭尽全力予以支持和帮助,使投资商感受到投资放心、生产安心、生活舒心。同时加强了村民的法制教育,坚决杜绝对外来企业和加工区敲竹杠要赞助、摊派捐款、阻工等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苏仙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