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多天,仅仅只有400多天,郴永大道苏仙段一级公路全面通车,这是一场与困难较量、和时间赛跑的战役!短短14个月的时间,郴永大道苏仙段的指挥者和建设者,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决策部署指导下,在苏仙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面对艰难的施工环境和恶劣的气候条件,勇于迎难而上,敢于克难攻坚,以工地为家,迎晨曦、送夕阳、战严寒、斗酷暑,撒播热血,无私奉献,栉风奋战,沐雨前行,披荆斩棘,如期完工,后发赶超,创造了令人称奇的“苏仙速度”。
郴永大道苏仙区段长8.33公里,其中,城市道路长1.99公里,投资2.26亿元,于2012年5月开工建设,2013年6月完成交工验收,是全线城市道路部分最早交工验收的路段,而一级公路长6.34公里,其中包括一座长为412.77米的飞天山大桥,投资近4个亿,2012年9月开工建设,在开工时间晚于其它路段近半年的情况下,经过400多天的日夜艰苦奋战,最终实现后发赶超,与其它路段一样,绿化、亮化一样不少的完美实现市委、市政府规定时期全面通车。
面对重重困难,建设者们是如何创造如此惊人的建设速度?
统筹调度 服务项目
郴永大道苏仙段是郴永大道建设中综合难度最大,最晚开工的一条,又必须与其他路段同时竣工。项目建设指挥部成立之初,指挥者和建设者虽然已经做好了打一场硬仗的准备,但施工难、运料难、管理难、安全难,难度之大,都超乎他们的预想。
面对严峻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工程建设能不能如期完成的质疑声四起,就连指挥部内部也有不少人顾虑重重。苏仙区区委书记何录春在开工大会上的讲话掷地有声:“只要坚定信心,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为加强现场指挥调度,指挥部把办公地点设在离公路200多米处的龙湾村村委会。苏仙区上下为确保工期,既抓进度,又解难题。区委书记何录春,区委副书记、区长彭生智每月至少2-3次在工地现场办公,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每周一次现场调度,给了建设者们无穷的动力。彭生智在现场办公时当场表态:“你们需要什么给什么!”只要建设需要所有事情都特事特办,一切以服从和服务于工程建设为原则。
在区委、区政府的强力支持下,郴永大道苏仙段的建设者们变成一支无坚不摧的团队。分管副区长、指挥长喻棉秀在开工之初就提出“无障碍施工”,所有大小事情都想在前头,做在前头,统筹调度,搞好服务。指挥部和项目部的工作人员不论是在工作日,还是节假日,工地上、山林里,到处都是他们忙碌的身影。
苏仙路段涉及到4个村组的近万人,为解决村民饮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指挥部把工作做在前头,动工之前就做好协调工作,请技术人员设计、测量,组织队伍施工,花了两个月,130多万元,重新为村民们打了四口井,接好水,并对无法恢复水系的村民进行货币化补偿,当地老百姓都非常满意,没有出现一次大的阻工现象。
面对征地拆迁中的矛盾纠纷,他们一次次协同乡村干部与群众面对面商量解决。用郴永大道苏仙段项目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欧阳良田的话来说:“我们真是硬着头皮、磨破嘴皮、踏破脚皮。”
为推进项目建设进程,在施工队进场后,苏仙区交通运输局从本系统抽调精干力量10人,由区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廖楚明带队,每人负责一个工区(约300—500米),具体负责编制和督促落实施工进度计划,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并指导项目部抓好机械设备调配、施工人员调度以及矛盾纠纷的协调。同时,区交通运输局作出2条规定,所有负责项目的同志一律取消节假日,所有会议一律安排在晚上召开,白天全部下工地。区交通运输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段良华告诉我们,蹲点人员从去年10月份到现在,没有双休日,不管天晴、下雨,每天坚守工地,有时晚上加班到深夜也照常跟班守侯。面对施工的困难和问题,他们一次次深入现场研究解决。为不影响施工进度,指挥部一班人白天到工地督查指导,晚上开会研究施工管理问题,常常忙到深夜。
指挥部制定阶段性工期责任目标,项目部紧紧围绕指挥部目标制定同步施工方案,严格奖惩机制,抓工程建设讲政治、顾大局意识深入人心;同样,他们抓质量安全,苛刻至极,明确工程建设各环节质量要求,严格检查,出现质量问题一律返工,施工单位常常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疏漏;指挥部工程技术组、监理单位负责人同样坚守施工现场,不得无故离开岗位。400多天,他们不放松每一天,不放过每一个环节。用区交通运输局局长廖楚明的话来说:“郴永大道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我们要有迎难而上、决战决胜的勇气,临阵不乱、敢打善拼的锐气和铁面无私、质量至上的霸气,用真心、用真情把握每一个细节,做好每一个环节。这样才会不辱使命,不负众望。”
攻坚克难 铸造精品
但凡到过郴永大道苏仙段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新修一条公路,仅仅400来天就能顺利通车,真是了不起。”
郴永大道苏仙段地质结构复杂、地貌特殊,是一项综合难度较大的工程。400多个日日夜夜,各参建单位克服恶劣天气、道路不畅、水电不通、地材供应困难,丹霞地貌施工困难等诸多困难,有条不紊推进工程建设。苏仙区交通运输局为保重点、抢进度,局班子成员安排近一半力量驻守工地,局长、书记亲自挂帅。工程开工之初,适逢天气严寒,雨水较多,为了抢抓工程进度,局长、党委书记廖楚明带头坚守工地,带病坚持工作,每天在工地徒步来回两三个转,查看线路、指挥施工,即便是区里有会议参加,散会后也得赶到工地,正是因为有他们这种过硬的作风,施工单位才不敢懈怠。
苏仙区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黄初清告诉我们:“在施工过程中,整个路段都采取流水作业,不同施工队同时进场、同步进行,在此基础上加大机械设备和人力投入,抢抓黄金施工期,各施工单位开展劳动竞赛。通过“百日攻坚”和“百日会战”实现了大干快上,才使路基、路面和桥隧工程如期实现了预定目标并顺利实现如期通车。”
飞天山大桥不仅是郴永大道最长的一座大桥也是郴州干线公路上最长的,412.77米长、29米宽。在整个苏仙段来说这里既是一个亮点更是一个难点。9月份进行地形墈测时,区交通局总工程师黄初清带着墈测人员在这里整整转了3天,步行了60多公里。如何让大型的机械设备进场,首先是修便道、再架便桥,确定好方案后马上施工,在11月份天气条件不好的情况下,施工单位花了近2个月,投入300多万元搭建了一座280米长、6.5米宽的钢便桥,并在便桥上搭建工作平台;与此同时,为节省工期,加快进度,制梁与深水打钻同时进行。为了不影响桥梁施工,施工单位决定在桥头附近新建一个T梁预制场,进行流水线作业,所有的建设都不耽误。
解决了T梁制作问题,可桥梁施工完全没有想像中简单,在下部构造进行钻孔灌桩时,施工单位发现河不仅水深,还而沙粒层、鹅卵石层厚,透水性强,下面还有很厚的石灰岩层。一个孔打下去,根本不能成形,打了十几次,工人一顿饭时间回来又垮了。为了攻破这一难题,施工单位多方请来专家、学者进行研究指导,最后采用水下超前钻打孔,同时回填片石、泥土、水泥、混凝土,然后将钢护筒加大、加长再进行灌桩。经过近两个月时间的摸索学习,这一工程难题最终得到较好的解决。黄初清说:"当时我累得真想死的心都有了。"
为保证桥梁的质量安全,在T梁制作过程中,施工方采用了泥土拌料数字监控、预应力智能张拉和智能循环压浆密实等先进工艺,由于这些新型施工工艺的应用,得到了省、市公路部门和质检部门充分肯定,促进了全省质量安全现场会在该区召开。
攻破石山,又是苏仙段遇到的另一大难题。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有近70万石方需要爆破。有些地方爆破深度达到了26米。施工单位分设8个爆破队,做到每个山头有一个队伍同时进行施工。为加强爆破队伍的管理与协调,区交通局抽调精干力量驻守山头:一是加强安全防范;二是协调雷管、炸药供应;三是组织石方清运。在石山爆破过程中督促施工队采用专项爆破技术及防护方案,利用高切边坡控制,光面爆破,既保证了效果又防止了安全问题,整个路段施工没有出现一起安全事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K16+510-K17+300米处,这里是一座高达40多米两边都是陇沟的石头山,石方量达到近30万方。为了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施工单位利用旁边一条3米宽的小道,动用了10多台挖机、20多台翻斗车、3台压路机、5台创机、4台推土机、2台装载机作业,所有机械手实行轮班休息、机器24小时不停施工。工人们吃住都在山上,忙得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吃的饭菜也常常已经没有温度。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工人们整整花了2个月时间终于把它啃了下来。
催马扬鞭 抢抓工期
面对工期压力,指挥部盯死目标,全线按指挥部的总体计划,倒排工期进行细化,分解到季、月、周、日,并落实到每一个施工队伍。每天根据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于完不成进度计划的,增加人员设备,迎头赶上。
所有路段都实行了24小时全天候作业;所有标段都增加了人员和机械设备;所有监管部门都加大了督促检查力度……
区交通局和指挥部成员坚持 “一线工作法”,深入工地加强现场检查和指导,全面解决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的问题,整个工程管理做到 “既宏观指导,又微观组织;既高效管理,又热情服务;既认真开方,又帮助抓药。”严格执行日收集、周预警、旬评估、半月考核、按月兑现、重奖重罚等制度,确保施工顺利推进。项目建设也由去年的黄牌警告到今年二、三季度就实现了后发赶超。
为确保工地正常施工,指挥部坚持从实际出发,帮助施工队研究解决材料进场、增加设备人员、打通便桥、便道等具体问题。对重要节点工程提前谋划、超前安排,仔细研究每一处工程节点施工的具体细节和可能遇到的困难。高度重视桥梁隧道等控制性工程,将施工组织计划细化到每片梁板、每根墩柱、每个桥台。严格执行民工工资支付一线制,为施工单位解除后顾之忧,调动一线民工积极性。走进工地,到处可见建设者挑灯夜战忙建设,加班加点抢进度的场面。工程开工以来,全线共投入各类施工机械300多台 (套),其中挖掘机80多台、压路机10多台、刨机10多台、大小钻孔机10多台、铲车5台、吊车6台、羊足碾3台、后八轮运输车100多台等。高峰期工地上民工人数达到600多人。
今年3月份, 为攻破西冲旅游战备路与郴永大道交汇处一个山头,由于土方工程量较大、雨水较多,施工单位只好从本地请来一个施工队20多人、8台挖机、30多台拖车,24小时作业,整个工地灯火通明,一个月时间不到就将本来要两个多月才能完成的工程拿下,打通了重要节点,增强了形象进度。
项目部经理吴邓辉告诉记者: “为了抢抓工期,我们经常突击攻坚,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加快进度,我们只有加大投入,增加人员、增加设备、增加工作面。说实在话,我做这个行业已经几十年了,郴永大道苏仙段是我修路以来建设时间最短、工程质量最好的一条路。区交通局和指挥部成员对重点工程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吃苦耐劳的尽业精神是我在别的地方很少见的,施工环境也是最好的。要说请功,我觉得他们都是交通建设的功臣。”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