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讲红色故事 忆峥嵘岁月丨“红军坂”上觅英踪

来源:苏仙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魏芸 编辑:李贵 2021-05-22 18:53:32
时刻新闻
—分享—

苏仙区前身为郴县,郴县是片革命热土,在良田镇菜岭村永家冲,一直流传有红军的故事。近日,区政府办联合区党史文物部门、区融媒体中心和良田镇政府一道零距离探访。

图片

图为一行人在菜岭村永家冲一村民家中

刚进村口,闻讯赶来的村民就指着村后山说:“我们老辈一直讲,民国23年,有支红军部队经过后山,现还有几座红军坟,那片山坡后来叫做“红军坂”。”

图片

图为段青兰正在讲述

退休老支书段青兰激动地说:“我父母亲当年为红军送食物送药,红军走时还留给父亲一个铃铛作纪念,可惜后来搬家弄丢了。”

图片

一方坟茔,揭开“红军坂”面纱

顺着村民所指,远处高高的接近天际线的山坡,就是“红军坂”了。久雨初晴,“红军坂”在阳光的映衬下熠熠生辉,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在村民段元法的带领下,我们从山脚往上走,以便能近距离一睹红军坟的神秘尊容。据段元法讲,他父亲和他说过很多次,当年红军部队从山后何家洞翻山过来,在“红军坂”上驻扎了几天几夜,当时有个山洞,有一两间房的空间大,里面住满了受伤的红军。在他小时候这个山洞还存在,七八十年代才塌陷。

图片

图为红军坂远景图

同行的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廖丹文告诉我们:“从史料上分析,村民所讲的红军,是1934年11月中央红军长征过境部队,而且可以确定是红三军团四师部队。”七八十年代,郴县组织过两次大规模的红军长征调研,走访了当年长征部队经过的每一个村落,明确有60多处红军坟,其中就包括了菜岭村。但是由于年代久远,红军坟大多没有具体坟形,只能估算大体位置。从调研绘制的线路看,菜岭村永家冲红军坟正好位于廖家湾-黄家湾-大山口-何家洞-岗脚(红花)-黄茅(永春)这条支线上。

经过一小时的艰难跋涉,“红军坂”越来越近了,山坡上开满了杜鹃花,山顶一排崭新风力发电机,呼呼呼地风叶旋转声音越来越大。探访的一行人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想要再次坐下休息的时候,同行的村民指着前方说:“这就有几处红军坟。”

图片

图为红军坟

果然,前方有早到的村民砍出了一片区域,几处低矮但仍有形状的坟堆出现在眼前。

廖丹文问:“红军长征距今快90年了,为什么还有坟体呢?”

图片

图为段元法正在讲述

村民段元法回答:“因为我们一直在扫墓添土呀!近些年山上树林茂盛得越来越难钻上山,我也年纪大了,不大走得动了,这才来得少了。”

图片

一句嘱托,村民铭记终生

根据段元法的讲述,“红军坂”的故事线渐渐清晰起来。当年,红军驻扎在山坡的第二天,段青兰的父亲段位笑带领段元法的父亲段位光等前去探望,主要是了解他们的底细。后来知道是共产党红军。他们见有好些重伤病员,又缺医少食,劝他们下山,红军拒绝了,说免得带给村民麻烦。经过了解,村民们知道红军队伍是穷人的部队,纷纷放下了戒备,大家从家里送来稀饭、红薯和草药,与红军战士熟络起来。

有几个红军战士伤势特别重,实在跟不上部队。红军部队临行前,有个自称“江西老表”的部队领导郑重地委托说:“这六个重伤员,希望大家照顾。”还掏出两个铃铛,接着说:“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这两个铃铛,作为纪念。”

图片

图为红军所送铃铛

于是村民收下了铃铛,开始秘密照顾伤员。在此期间,村民们秘而不宣,齐心协力的为山洞内的红军战士供应粮食、衣物,保障战士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更有知晓医术的村民段年明与其儿子段多安亲自前往山洞内医治受伤的红军战士,并日夜悉心照料,但因当时医药物资极度缺乏,在接下来几天里,仍有几个重伤员陆续牺牲。村民们含泪将牺牲了的红军战士掩埋在山坡上,从此这个山坡便就叫做“红军坂”了。接下来几十年里,村民们像遵守着一种使命一般细心呵护着红军坟。不仅每年给扫墓,年纪大的还经常提醒在红军坟附近打柴割木叶的小辈别踩坏了红军坟。

图片

一种精神,百姓代代延续

为了纪念红军部队,村民还自发地在相邻山头的一棵大树上竖了一面旗帜,旗杆有碗口粗,七十年代邻村何家洞为了建学校,将大树砍伐,旗杆也随之消失不见。但年岁大点的村民都见过这面旗帜,为此这片山坡曾一直叫红旗坂。“我见过旗杆。但旗帜只有父辈见过,我父亲告诉我们是面红色旗帜,月亮形。”家住红旗坂、今年81岁的黄家恒老人告诉我们。永家冲的村民们将这种支持红军、支持革命的精神代代相传,始终铭记先烈,形成拥军爱党的良好民风。在往后的几十年里,永家冲的村民们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相继有数十人参军入伍。

“我父亲去世前托付我,一定要记得给红军坟扫墓添土,并把铃铛传给了我。段老支书家的铃铛后来弄丢了,我家的一直好好珍藏着。”说这话时,六十多岁的段元法有些怅然,又有些骄傲。

在红军坟前,廖丹文介绍,郴县的革命基础特别好。1934年,先后有先遣部队红六军团和中央红军两批长征部队过境郴县,郴县县委和游击队给予了大力支持,在长征过境前即召开了专门会议部署迎送红军工作。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全县毅然接收了417名红军伤病员,是长征以来收治红军伤病员最多的县份,这417名红军伤病员还不包括像永家冲这种老百姓自发收治的数量。

望苍山而默默,怀忠烈以悠悠。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红军亲民爱民的故事依然在传颂,老百姓拥军崇军的深情也在代代延续。

来源:苏仙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魏芸

编辑:李贵

本文链接:https://www.suxiannews.com/content/2021/05/22/939142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苏仙新闻网首页